建筑领域清洁低碳转型,时不我待
倪江波
又是一年节能宣传周。节能降碳,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,国之大事,关乎人人,你我同行,建筑领域尤需如此。
推进城乡建设领域节能降碳是国家战略要求,十分重要。党的二十大对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进行了再部署,明确要求建筑等终端用能领域推进清洁低碳转型。
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最新发布的年度《中国建筑能耗与碳排放研究报告》,我国建筑在运行阶段的能耗和碳排放占比均高于20%,占比较高,数量巨大,是节能降碳的重点领域。
从全球看,根据全球建筑联盟发布的数据,全球建筑运行能耗占全球总能耗占比为30%,碳排放占比为28%,大体上均为30%左右,都远远高于我国目前的占比。因此,如果我们不采取有力措施,还维持现有的建筑用能形态和排放水平,我国建筑运行能耗和碳排放的占比未来将呈现显著上升趋势。
我们再看一看发达国家,根据美国能源情报署发布的数据,美国2022年建筑运行能耗在全社会总能耗占比是39%,碳排放占比高达43%;再看看制造业发达、与我国产业结构有一定相似性的德国,根据德国联邦经济和气候保护部发布的数据,2020年德国建筑运行能耗在全社会总能耗占比是37%,碳排放占比是40%。大体上发达国家建筑运行能耗和碳排放在全社会占比,都是40%左右。欧美发达国家从上世纪70年代第一次中东石油危机发生后,就在大力推进节能,也都在抓建筑节能,目前的占比仍然如此之高。发达国家建筑节能工作不仅起步早,还制定了建筑节能降碳的长期目标,大多是要求到2050年以前所有建筑都做到零碳或者零能耗。
对比发达国家走过的路,学习其先进经验,同时结合我国人口众多、既有建筑和新建建筑数量巨大等基本国情,我们必须从现在做起,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,坚持先立后破,制定目标和政策方略,明确工作任务,有计划分步骤落实《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》,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建筑节能降碳之路。
推进建筑领域清洁低碳转型的主要目标是,2030年前碳排放达到峰值。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基本建立;建筑节能水平大幅提高,资源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;用能结构和方式更加优化,可再生能源利用更加充分;城乡建设绿色低碳转型取得积极进展,大量建设、大量消耗、大量排放的粗放建设方式基本扭转,城市病问题初步解决。建筑品质和工程质量进一步提高,人居环境质量大幅改善,绿色生活方式普遍形成,绿色低碳运行初步实现。
之前,我国推进建筑节能工作为建筑绿色低碳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。从上世纪的1986年我国发布实施北方地区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标准以来,我国建筑节能取得长足发展,截至2022年底,城镇节能建筑占比达到64.1%;累计建成绿色建筑102.69亿平方米,占当年新建建筑比例达91.2%。高水平的绿色低碳节能建筑发展增速加快,从最初试点的高层住宅、小型办公建筑,逐渐扩大到大型商业展览馆、医院、机场、博物馆、游泳馆、产业园、交通枢纽等,逐步实现了建筑类型全覆盖,气候区全覆盖。高质量高品质发展超低能耗建筑,可以不接入市政集中供暖,运行用能低,业主运行费用少。
推进建筑节能降碳,技术标准作用巨大。我国已构建了具有国际水平的绿色低碳节能技术标准体系,全国强制执行的《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》已于2022年4月1日施行,分别在现行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标准基础上再提高节能率30%和20%;第四次修订的2019年版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》,在保证达到“四节一环保”基本要求的基础上,按照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重新构建了老百姓有获得感、可感知的新型评价指标体系;2019年实施的《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》,确立了我国最高水平的超低能耗建筑、近零能耗建筑、零能耗建筑三大节能建筑体系;正在编制的《零碳建筑技术标准》将确立我国建筑节能降碳双控的技术路线,将使我国建筑节能工作上升到最高水平的全新境界。
建筑节能降碳,时不我待,你我同行。(中国经贸导刊、中宏网编发)
编辑:吕丽明
审核:王明月